关于逗号

逗号的文字电台是逗号的个人博客,记录一点心情、描述一些事实、评论一些现象,仅此而已。

后知后觉的逗号

有一点,对于自己我是毫不怀疑的:我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在娱乐消息、流行趋势这方面。

比如说近的,江南style火了很久以后,我才问我哥是神马东西;法海你不懂爱,被同学拿来用了很久以后,我才问室友是谁的歌。当然了 真正想让我在自己的日记里说说这件事的,还是《李雷和韩梅梅》。

周末的时候百度听歌,选择一个分类来听就有这首歌,记忆中这首歌是在我高二的时候就出来了,好像还是很火的样子,评价是说激起了所有80后的共鸣。时间过了好久了,才忽然听到了,还是有所感触,还是有点小小的惊喜。

由此看出我的延后性,或者说我这是一种装13的感觉,因为觉得另类的孩子吧,就会毫不热衷当下流行的趋势,有可能还是明明很喜欢,但是却要装出一种毫不感兴趣的样子,要是像我的话就是,流行的时候不去在乎,然后过了就是忘了,很久很久以后突然巧遇时,很高兴很高兴的告诉别人时, 会收到别人这样的回答:这是很久以前的流行了,真是后知后觉。

好了,这本来就是我不否认,后知后觉当然也不是体现在所有的方面,具体的事就是具体分析了,好了,我又在自己的日记提到了我的一个秘密,又给别人多了一个笑话我的机会就是了。

跟不上我的言论了

想想不久前大言不惭的说过什么一天更新一篇的,现在都不会回过头去看那些不知为何物的言论了。

看看自己的右边框,存档里很清楚的看到,只有一两个月坚持每天一篇甚至每天多于一篇,后来就是越来越少了吧。

因为我自己都能感觉到,天天一篇博客我就是当作是任务来完成,完全不是一种享受,就像是高中时不喜欢写老师布置的作文一样,而且就大多是有粗制滥造,凑篇数的嫌疑了,总是这样是不好的。

但是我跟不上言论这倒是真的,很多事情,我都不好意思一一列举了。做了很多计划,却总是觉得后来会望着那些永远是计划的计划发呆,以表示自己的悲伤,其实有一种想扇自己两耳光的冲动。

桌子上码着一大堆的书,要复习的,预习的,还借了好多的课外书,都摆在一起了,很明显,我是很忙的,很明显,我的忙只是自己说了算的。

没什么永恒可讲

今日路过某地,看见一乞讨的老人,其实这不是重点,因为我可以很平常的看到乞讨的老人、小孩、残疾人,平时都是没在乎的,只是今天注意了而已。

一群小孩围着那个老人,各个都去掏自己的包,掏出他们的零花钱,掏得一点不剩,有一个成语叫做倾囊相助。

遥想当年,我也是这样一个很容易被感动的人,也是一个很富有同情心的人。轻易就为别人流泪,还会关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一些很宏伟的梦想,比如:等自己有钱了去扶贫呐,或者是造福………………果然小孩子才是最真实的。

但现在,一切就像是尘埃,就如我吃过的饭和水,全部进入了泥土,短短的几年,我就是知道了这么多,我只有先顾及自己,才能考虑别人,或者说就算是估计了自己也不一定回去估计别人。我可以很自然的走过那些乞讨者的身旁,甚至不看一眼,我不是在装13,我只是明白了,我帮不练别人,目前来说,我只是一个消费者,都还不能自己赚钱,同情心泛滥又怎么样,我有拯救不了别人,我的冷漠有什么办法!

如今只是我在生活,感受到太多的变化,同情冷淡也就算是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