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总结的2016

2017过去了8天,刚刚在写完我的日记。有一句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我必须要讲。

这一年一年的越来越快,好像能写下来作为博客的东西也越来越少,日记本上的内容都是琐碎的日常,蹬不了大雅之堂。

现在把没有电脑当作很好的借口安慰自己不写博客,可是在2012年我也是每天用手机码字,文思泉涌,感觉一个能写32篇,感觉想把所有的时间都花来装饰和丰富我的博客。可是是什么变了呢,黔驴技穷还是新鲜感?

可能很多时候我一方面享受科技给我带来的便捷和快感,一方面又不爱新的东西,比如电影、书、一些传统观念等,电影只爱老电影,非常爱看老电影,而我从老电影中也得不到我写过观后感更多的东西,反复观看的是其中那些为人熟知又不为人知的道理和对我的影响;书也是这样,很多出过书的人只能叫做作者,而不能说是作家,那些打着新锐作家、跨界作家旗号封皮的书,被摆在最显眼的地方,符合着粉丝经济。可是总有人说你行你上啊,我微微一笑表示我不会下蛋我还不能吃鸡蛋吗?买的鸡蛋是寡蛋我还不能说嘛?

出来工作也超过半年的时间,觉得现在这份工作太像一个舒适圈了,领导总是一副我不管过程我只要结果的感觉,同事是大多是never push it and never rush it, just let it happen. 还有那种需要帮助时说“你顺便帮我弄了吧,反正你又没事”的理所应当。所以新的一年,如果没能有任何改变与进展,那么逃离这个舒适圈是我唯一能为自己做得,能为自己做的。20出头不该是在一个舒适圈的年纪,出名要趁早,吃苦也一样。

☺新年快乐。

黄昏随记

待在寝室写了一天的论文,黄昏前出门散步,感觉路边所有知名的不知名的花都开了,是不是我过了太久不怎么规律的生活了,感觉像是昨夜的一阵春风才将大地吹醒。春光如许,倒是有些辜负了。

欣赏完自己想象中的日落以后,就回宿舍,在客厅里看到了两本散落着被他的主人遗忘的书,《王小波作品选集》和《民国女子》,前者里的散文基本上是看过的,后者里的人物,也有少许我是读过她们的传记的。翻了翻《民国女子》,每次看到张爱玲和胡兰成我都会想到一句不知道是哪个书友说过的一句话:“胡兰成这个人,光看文采,还是个好人”。

民国女子在我们21世纪的女孩子看来,艳羡她们的气质和才华,敬佩她们为了国仇家恨做的贡献,更多的吸引则是她们大多数都不怎么完美结局的爱情。

与我想当年纪的张爱玲,23岁的她,没有过爱情,所有的风花雪月都是凭感觉想象而来,她没有亲历。在认识胡兰成之前,她生活在想象中。而他是专程寻着她的文字而来,又用“临水照花人”这样香艳又凄然的词形容她,想必他的到来是打乱了一切的。

我曾想,我以后会遇到的人会是什么样的,然后发现,在我现在的年纪有点喜欢读书写字,能懂我文字的男生,更容易让我交付内心。我有时渴望这样的人出现,两个人聊聊文学,分享一本书,感悟处处能说到彼此的心坎,一起谈论诗词歌赋,在曼妙的文字里沉醉,每天的晨昏都有新鲜感;可有时我又害怕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命运却只给我猜到开始而猜不到结局的机会。

2016.03.05

青春就会蠢到永不觉悟

看起来,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真的是再也不会呼吸同一座大山的空气了,时间满怀恶意从我头上缓缓地流过,我突然发现,横亘在我们之间的是漫长的时间和沉重的这一生。

慢慢的,包括你在内的很多人让我失去了耐性,而你也居然慢慢的像是成为了我生命中那些得寸进尺的人。仅仅是因为我看过了太多离别的车站与机场,每一次别人的再见,都像是在牢牢地让我有印记,大概是因为相信陪伴是最长情的等待。

世界都变了,信仰也越来越少,在这个缺少信仰的年代,每次都紧紧地抓住自以为对的东西作为标榜,都不记得小平爷爷说过,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个的我也一样,要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开学第一天,老师又来问那一个会让我尴尬的问题:五年后你理想中会在做什么?我好想告诉她,我昨晚做梦了,梦见了我不相信的来世。人心叵测、世事难料,我除了做好了下一秒会死的准备,我还做好了明天地球沉落的打算,想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冯唐那个不正经的老男人,醉了睡,醒了再喝,吃饱了走,饿了再来。

生活这个怪圈就是这样了,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冥冥之中我是庸俗并孤独着,好似风住沉香花已尽的无可奈何。不过,我深知,是现实的摩擦才把我变成了左右摇摆的人,又或者把借口当成“青春就是蠢到永不觉悟”。

情不重不生婆娑,爱不深不堕轮回。佛家的道理我多是不懂,但岁月轮回的歌里,哀愁总是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