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真的好想你,现在窗外面又开始下着雨

有些人,很久不见,不是因为不想,是因为某些倔强。

好像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吧,反正就是几乎可以贯穿我至今的整个人生。但是现在,已经有好久没见了,从他们做出决定的那时开始。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自私,我受不了他们那种没有理性的付出,我看不惯别人对他付出,有人觉得理所应当,毫无反应,他们却很是乐意。

所以我决定,做一个很烂的决定,你们要跟他们在一起,我就不会来见你们。好像都有好久没有见过了,从去年的九月份开始吧,短短的车程,我都不会动摇自己的决心。

有时候又想,自己实在是太狠心,每次打电话给他们,他们都会问问我有没有时间过去玩,我都说没有,其实大家都知道的,每周我都有四天的周末,有时候还是无聊到有点找打,但是我总是倔强的说没空。

其实真的很想念,只是不想见的是某人,窗外又开始下着雨,莫文蔚想的是情歌,可是我想的是你们!

 

天堂电影院

在看书的时候,耳边突然响起天堂电影院的音乐。煞那,潸然泪下。那分明是种幽怨,在这个忧郁的星期天告诉我该去回忆。感谢生活给我的感动!

在写心理访谈记录的时候,刷新了微博,第一条就是这个,来自XX的。其实记忆中,我是觉得有印象的,结果当即放下了手上的作业搜出了这电影,看到封面时我就可以确定,我是看过的,尽管是在很小的时候(算起来,初中时候也不小了)

我的看法是,写电影笔记,是没有必要复述整个电影情节的,那样显得幼稚、还有凑字数的嫌疑,但是我想要说了,哪怕是说成是在凑字数也成。

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成长在意大利西西里岛詹卡多村庄中小孩子的故事。主人翁多多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孩子,而艾费多则是“天堂乐园戏院”的放映师,因为电影的穿针引线,使得他们建立起来亦师亦友的感情。放映师所扮演的是个引领者的角色,在多多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甚至是老年,一直带领着多多成长。在他死后,他留给多多一盒胶卷,重新串连起多多遗失了三十年的回忆与情感。

在意大利南部小镇姜卡尔多,童年的小多多不仅喜欢看电影,还喜欢看放映师艾弗达“剪”电影:在40年代的意大利小镇上,电影在放映之前都要经由牧师检查,把认为观众不宜的镜头(比如接吻戏)严格地剪掉之后,才可以放映。所以,观众每当发现接吻镜头又被删去了的时候,就会全场起哄、甚至吐口水;而放到煽情的段落,观众们又会集体嚎啕大哭,总之电影院里总是热闹非凡。

小多多把那些在转动中带来神奇影像的胶片视若珍宝,他的理想就是成为像艾费多那样的电影放映师。不过艾费多看到了小多多的聪慧伶俐,他认为小多多将来一定会有更远大的前程,

他劝小多多离开小镇:“不要在这里呆着,时间久了你会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小多多还很难理解艾费多的话,他每天来放映室跟艾费多学习电影放映。好心的艾费多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电影,搞了一次露天电影,结果胶片着火了,小多多把艾费多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艾费多双目失明了,不能继续放电影。小多多成了小镇唯一会放电影的人,他接替艾费多成了小镇的电影放映师。

多多渐渐长大,他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莲娜。初恋的纯洁情愫美如天堂,但是一对小情侣的海誓山盟被艾莲娜父亲的阻挠给隔断了,多多去服兵役,而艾莲娜去念大学。在艾弗多的劝说下,伤心的多多从此离开小镇,追寻自己生命中的梦想……
三十年后,成名的回来向他的老朋友做最后的告别。老放映员留给他一份礼物,原来是当初被镇上的检查员勒令剪掉的吻戏胶片。看着这些镜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理解了生命中的一切。

或许有点装文艺的女生都有古老情节,喜欢那种黑白的电影、古旧的房子、记忆里所有跟童年相关的东西,所以也许我也可以算入其中。这种近乎黑白的调子,还有好听的音乐,像谁说的比《悲惨世界》好多了,还有一个忘年之交,总是会在你童年、少年、青年时引导你的人。

这样的外国片还有一个好处是,听不懂语言的话,就会很专注的看,不会错过每一个细节,所以会了解到每一个感动。

在这里居住了一天又一天,你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你相信一切都永不会改变。然后你离开了,一年,两年,当你回来时,一切都变了。那条线断了,你所寻找的并不是这里。你只能再次离开很长时间……很多年……直到你能回来寻找你的人们,你出生的土地。

有件事,我一直想说其实我很害怕回来。这么多年了,我应该更坚强,更放得开,但事实上,我发现我只是回到了原点仿佛没有离开过。然而,当我环顾四周,我不认识任何人。而你,妈妈我离弃了你,我什么都没解释就跑了

你不用向我解释,我也不需要你的解释。我一直相信你是对的,你何必耿耿于怀呢?你走是对的,你达成了心愿。当我打电话给你,总是不同的女人来接,但我从来没有听到其他任何声音她们真的爱你,我都知道,有时真想看到你安定下来,有心爱的人,但是你是属于罗马,这里太阴沉了。忘了她吧,多多。

我没能明白,为了他的话,30年不回家是什么样的毅力和坚持,换句话说,我觉得有点没有人情。虽然每个人都有一颗想要走出去的心,但是这样的决绝是一种让我理解不了的东西。而30年后重逢,居然也就对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表示再一次不理解了。

(他们的感情发展太快,我有点诧异,有点激励我的意味。只是如今,有谁还会这么容易被感动。)

 

还能活着看你变老,就足够了

已经一个月不与你联系了,你也是如此,这样才好直接的反映出问题。

2013年4月20日,清晨,我再一次作为一个旁观者,历经了这次地震。就像5年前一样,我也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很有追求的旁观者。

5年有多久,大概的描述就是,我了解讯息的方式就只有电视。在那算不上烂尾楼的地方,我在楼板有裂缝的二楼看中央电视台的直播,了解外面的情况。

5年后是这样:在地震的第一时间里,大家找到安全的地方后就开始拍照发微博,手机屏幕在1分钟内瞬间被刷屏,电脑到目前为止都还是全在刷屏的状态。

与上次一样,在一瞬间就是沸腾的人群,还是有很多人是在睡梦中被惊醒,地震惊扰了周六的好梦。聚集的女生基本是穿着睡衣,而男生基本上就是海尔兄弟。在生命面前,形象是什么概念,节操算什么东西。

五年后,好多事差不多就能基本忘记,汶川的记忆,奥运的奇迹。但是总有时时刻刻提醒你的东西,叫你铭记。那个姚明牵过的林浩现在在哪里?谭老师或许早已被人忘记?《震撼世界的7日》可能已没人能记起?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时光的隧道里,摩擦的痕迹始终留在那里!

曾经轻轻的感慨过生命易逝,要珍惜身边的所有人,但在事后不久就已忘记这个重大的感悟,如今再想起,我就只有嘲笑我自己。

但是五年前,我还没有认识你,那时身处地震中心的你只是全球人民关怀的对象之一,没一个特殊的机会来关注你。

刚回寝室,就收到了短信,简单的五个字:没什么事吧?我习惯了那种很轻松的短信,习惯了那种很放任的语气,好久没联系后,这五个字包含的语气,我都有点不太熟悉。我很好,没事,重庆都没事!若是以前,不管怎样开始一个话题,我们都要聊个一两百条短信,彼此是一种默契,不以QQ、微信、微博作为通讯工具。但是现如今是陷入了一种无话可聊或者可以无话的境地,想想是该有些许的无力。

是朋友说这种关系不好,我就决定要远离这种关系,我该感谢他点醒,使我早日离开了这一迷局。所以我还要祝贺我自己,即使醒悟。

很庆幸,这一次,我又是旁观者,没有经历苦难和伤痛,至少我还有机会看着你变老;很庆幸,这一次,弥补一个遗憾,让我感到了第二次惊喜,在第一时间你会把我想起。

我不崇拜仓央嘉措,我背不下来《那一世》,我只祈愿,我们都很好,让我还有机会活着,看你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