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逗号

逗号的文字电台是逗号的个人博客,记录一点心情、描述一些事实、评论一些现象,仅此而已。

《北京遇上西雅图》 感受

朋友团购了电影票,于是在轰轰烈烈上映了一个星期后,我们去了大学城看电影。

在微博、QQ等网络存在的地方就会有该电影各种经典的台词或者场景描述,我更多的叙述只是表示我的喜好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他虽然没钱给我买游艇,请我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上跑好几条街去给我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我只有包,圣诞节有个包,新年有个包,三八妇女节有个包,六一儿童节也有个包……全是包……

两个人相爱的证据就是不管在哪,彼此都在对方的眼里。

 如果我们都住在对方的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

你们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除了老钟―――起码他从来没有骗我说他要娶我。

哪个成功的男人晚上不是在外面跑,回不了家忙生意?你看那些在家陪老婆孩子的男人哪个是有出息的?我给你钱花,你又嫌我没时间陪你。天晴的时候,你要下雨,等下雨了,你又要天晴

说到具体的感受,好像还是没有那么强烈,因为我好像很熟悉汤唯的风格。《晚秋》就感觉跟这部很相似,《月满轩尼诗》这些电影都是觉得有相似之处的。好像每次的电影都是围绕汤唯的穿着和身材去的,因为一旦有吸引我的东西,自然而然的就会有看的兴趣,自然才会有慢慢体会其中传达含义的机会。由于最近很多人都喜欢来川外做讲座,所以恰好昨天去听了一个影评人水木丁讲座,虽然她说的内容跟电影无关,但是最后提问的环节回答别人说:一部电影不要轻易就给出烂片两个字,也许是你并没有在第一次看的时候看懂,没有了解到其中传达的含义。

所以看完之后,两个朋友都沉浸在感动中,但是我却记得了电影里的一句台词:这就是编剧拿来骗你们这些无知少女的。我就借鉴借鉴来说了她们俩。

最后,是无条件支持汤唯的,加上吴大叔的满脸胡子是在是太帅了,再怎样也是好的印象了。

在远方,在身边

妈,你看我又长胖了。

坐在沙发上的我顺着靠垫倒在了我妈身上,都是奔二的人了,还在撒娇。一个人撒娇,另一个人会理会你的撒娇,这就是我们的幸福,有家的温暖。

四个月不见,妈妈就感觉恍如隔世了,最亲近的人,始终最是想念自己,不论你在哪里,离她有多远。

相比于妈妈每天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菜,给我买零食,不去打麻将给我织毛衣。爸爸的温暖来的没有这么细腻,只是他空闲时带我出去玩,陪我爬山……

总有专家说,孩子长大了,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结识了太多的人,或者找到了中意的人生伴侣,就会越飞越远,父母的爱就越来越感受不到,但是我和哥哥约定,我们不是这样的孩子,我们永远该是爸妈最乖的孩子,最理解父母爱的人。

人生中第一次经历的事总是最难以忘怀的、最让人惊喜的,无论是怎样的过程和结果。第一叫爸爸妈妈这种事就是太普遍,第一次给妈妈端洗脚水这样的事太不值得我提起。

第一次坐自行车是爸爸载我飞快的奔过田野,至今如今的那时耳边呼呼响起的风,眼前全是晃眼的油菜和小麦;第一次看日出是早上六点叫醒了两点多才睡觉的爸爸,爬到山顶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到微微露出的朝霞,爸爸一边走一边打哈欠的情景是我至今记忆犹新的;第一次看电影、唱歌、谈理想、聊人生、畅想未来,每一次跟大哥的对话,总能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大我好多的哥哥总是说是把我当做很好的交流伙伴,他也是我最好的倾诉对象,我们就是彼此装心灵垃圾的垃圾筒;第一次在冬天是吃冰激凌是妈妈的突发奇想,她想知道冬天吃冰棍是什么感觉,最冷的时候,我们两个人一边搓着手一边吃着冰激凌;第一次……

曾经想过,这些小清新小文艺的东西,要跟好朋友、好伙伴一起做,然后成为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但是发生了以后才知道,要找一个跟你疯的家人很容易,找一个这样的朋友实在不易。跟家人一起快乐,才会在有亲情的同时,感到了我从来不知道的那一面,骨子里他们都是小孩。

家对于我来说,不仅仅就是限制于那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还是可以哭笑打闹的港湾,有家真好这种隆重的感受不仅仅是我这几个简陋的文字可以真是的表现,有些感受只有自己知道,别人说的再好始终不属于自己,要重复别人的幸福,只会觉得这是在走别人走过的路,没有刺激,没有荆棘,甚至没有激情。

家就是我自己的天堂在我活的地方,尽管我倔强、我任性、有时疯到不能自已,但是神会包容我的一切,让我继续成长,神会指导我前进的方向,会消除我的迷茫。

如果有一天,他们在我成长中老去,我会轻轻去压一压他们的被角;

如果有一天,他们没有过去的灵活,我会小心的询问着说我来帮你;

如果有一天,他们记不起美好过去,我会温柔的告诉他们有家真好。

 

(这是给一高中同学写的征文比赛文章,要说这样的温柔,是我自己都不习惯的。)

疯狂的你们,淡然的我

刘同会到川外来开讲座,是我们完全没有意料到的,但是他确实是真的在川外开了讲座。

星期三晚上的旅游学是我唯一一次懂了她在讲什么的课,好像那个晚上,所有的人就一直很亢奋。同桌在另外的群消息里看到了抢票的消息,就在给我讲,问我知不知道,我马上给辅导员发了短信,于是我就成了第一个拿到票的人。下课时给班上的同学将这件事之后,场面就异常火爆了,所有的话语 就围绕着打电话,估计那时辅导员的电话都被打坏了,所幸我们班抢到了30分之8的门票。

星期五来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空气中不一样的味道,是一种兴奋剂都无法达到的效果。7点30开始的讲座,3点多的时候就看到大礼堂外面排着队已经很长了。听说有从外地来的,像新疆、西藏、甘肃这些地方,虽说没有办法入场,但是却是等着签书的。到6点的时候,场面已经是一种很混乱的样子了,少说也是有近一千人排队的,可是礼堂的容量是没有这么多的。

我在这群疯狂的人中,就变得很被动,完全是人潮把我推向了前方。我一直就知道,若是要追一个名人或者很是热爱某个名人,是建立在钱的基础上的。所以我向来都不热衷与什么,不管我有多么喜欢,这倒是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不是我太冷漠,是我没有经济基础。当有免费的讲座可以听时,我倒是显得有点兴趣,跟着一起去了。

看到本人时,往往是一种不同的感觉,不管是李阳、古岳还是刘同。在职来职往上看到的那个刘同,是一点 不给人留面子的,是生硬的。但事实上,他在台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你们真是太无聊了,无聊到周五晚上不去约会,跑来听这么无聊的讲座。但是在我看来,说出这样的话,隐隐的是一种无形的优越感,意思是说,看吧,就算是周五,我的讲座一样是爆满的。

对于他说的内容,一些事赞同的,一些是中立的,还有就是我体会不到的,可以不加体会。 但是绝大多数还是从励志方面来的,因为我们就是冲这个去的。

我不太了解他的家庭,也没有太在意的去评判他到底是不是十年奋斗,换来今天的成就。若是陈欧这样的出一本书,我就是绝对会鄙视的,本来就是一个富二代,只是说在别的行业出了些成绩,就来宣扬自己的奋斗史,这不靠谱。

讲座进行没多久,现场就失控了,门外的人太狂热,就开始撞门了,校方考虑到安全问题,就提前结束了讲座,但是这样的决定又让现场的人很不乐意了,最后就还是提前结束了讲座开始排队签书。

相比于那些一次性签了好多本的人,我显然就像前面说到的,我就是去打酱油的,我只是想去,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