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安顺|山川一程湖海又一程

2018年4月23日下午三点多,当高铁缓缓驶入站台,车窗外阳光明媚,我试图在脚踏上这座城市前,努力的看清城市的面貌,但窗外什么都没有,唯有郁郁葱葱的行道树在微风中摇曳。尽管安顺这座城市,在我年少的记忆中出现过许多次,但却从未踏足,一想到自己离开了常住地,要在这里生活,心里忍不住有些小激动。

出了高铁站,随手招了停在路边的出租车,一路上我感觉我更像是坐了公交车,边走边上边下,中途还去了一个记不住名字的医院接他母亲回家,这种不好的体验被初到这座城市的新奇感所覆盖,我想我得习惯。司机师傅并不健谈,只问我从哪儿来这种问题,后来得知我从重庆来到安顺工作,他说了一句:我们都想着出去,而你们却要进来。不知道他有没有度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想来人生这座城,都是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四月底的天气还没到初夏,重庆早已火热难耐,安顺却是凉爽宜人,员工通道那颗樱桃树挂满鲜红的果实,后来这些时间啊我才知道,除了这颗初见的樱桃,附近还有无花果、猕猴桃、柿子、枣、苹果、李子……春意浓时闻得扑鼻花香、夏日看过硕果累累、深秋却只看银杏飘落满地、冬天的风当真刮得脸生疼。

慢慢的习惯了春风秋月夏雨冬雪,总是挑着天气晴朗的午后,拍酒店的外观或角落,加一句自己喜欢的话,发在朋友圈,同事纷纷转发。来之前想着,去了新的地方一定也要把周围走遍,回忆起来却觉可笑,除了安顺的景区,也只去过几次贵阳,说走就走到了草海。倒是门口的虹山湖成了春夏秋冬展示新衣服的打卡地,元旦那天的雪地,让我几次差点滑倒;三月里穿着齐胸襦裙假笑瑟瑟发抖;十一月里穿过的红色毛衣质量不好快要起球了……

在这里我离师傅(朴树)和欣怡(房东的猫)只有零点几厘米,收到过文淇和沫言女神寄来的小礼物;佳佳和妹妹都来看过我,都没带她们去黄果树;阿糖总是是跟我们有时差;第一次参加了年会,想起来还那么拘谨;给人事部了同事准备了一份我都喜欢的礼物;手机里虹山湖的照片累积了上百张,每一张都有意义……

除去这些琐事,最重要的是工作啊。胡总总是很温和;fan老板说来贵州可以“曲线救国”;马姐喜欢笑笑闹闹的工作;我在楼上蹦迪,多姐忍了我那么久;于总监总是会捡到我随机掉落的“怼人套餐”;何总监那么精致的男孩让我惭愧;Enzo哥、巴姐、Sun姐、K姐、Michael哥、虾姐、Niki、Wesley、Zain、Joy、大哥、亲爱的室友、经常让我蹭车的赵工、段工、邹厨、阿福哥、文师傅……很高兴认识你们Nice to meet you.(*排名不分先后)

生活的离别总多于相聚,且看明月,寄了多少份素笺,终不见,人归还,懊恼亦徒然。生命中走过太多人,有一些人,只见一次面,却成了抹不去了记忆,就算以后无法相见,祝愿你们万事顺遂、毫无蹉跎。

2019年9月24日 逗号

十年磨一剑,半年写一篇

“离开”博客圈已有半年,这又算不上是真正的离开。这盛夏的雨天会激发很多的灵感,当他们一闪而过,却又一无所获;就像那天无意间听到的一句话:最近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又觉得那些想法不能够来写一篇文章。可能这也是每次面对小河对我博客关心的时候的想法和说辞,我想写却没有多少内容。就好比这小时候的洋娃娃我已经玩儿了五年了,虽然还是很想玩,但总是被其他的事儿或借口阻拦。鸡汤总是说,当你开始了,最难得那部分已经过去了,这时候我能想到辩驳的只有“行百步者半九十”这句谚语了。而每次看到大家发博客的速度,我都忍不住愧疚,然而那愧疚感却持续不久。

我想其实也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工作和感想吧,还有2017这半年中,有些思想的纠葛。

刹那间,真可以说是刹那间,我已经毕业一整年了,这一年间我回过很多次学校,也去了很多别人的学校,我还是能毫无违和感的融入其中,但只有自己知道不再属于这里了。而且也没有多少的遗憾,我跟大学同学聊天的时候也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去大学,我可能也不能多做些什么,所以真的是攒够失望,然后重新开始。

5.19号结束了上一份工作,回家种了一个星期的地,那时候天气比现在炎热,我竟也能习惯早上五点钟起床出门除草,十点钟回家吃完午饭来睡个美美的午觉,等到下午四五点在继续干活。我把我的日常发给了朋友,她们说我应该开个回家种地的直播。其实回想起来,从小学四年级之后就没有在村儿里生活,到现在也已经13年之久了,但是那些小径的蚂蚁生生不息;来自田间的香气也还是熟悉的味道;傍晚的炊烟依旧会随风飘过几块土地,几个山坡。午后的时光,除了睡觉,依旧是看电视,又或者是爸爸拿着升降梯去附近没人的人家去给我摘杏子,那可能是我长这么大有记忆的时候第一次吃杏子,那味道我此刻写在电脑上都还能感觉到它的酸。

当然,时间不仅仅是把这些记忆中美好的东西留下了,父母也老了,不仅仅是一丝丝的银丝那么老了,有的是遮都遮不住的白发;果树也老了,那些吃着长大的樱桃树,橘子树,李子树,柑子树,橙子树,柚子树,梨子树。现在就是两颗枇杷树独领风骚,在这个时代茁壮成长,就算是结出的瘦小的果实,也独得人类的喜爱。自然就是这样的规律,都会老去,然后一代人引领一个时代。

在面试现在的这份工作的时候,对方问我写作能力怎么样,我说完可以的时候,很害怕的是对方会让我马上写一个怎样的稿件。但很好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我自认为临时发挥的能力确实不好。然后我就开始了新的工作,而这篇博客来自于开始写父亲节新闻稿间歇,突然的感想。

以上

半年来的生活和感想,完全不知道如何做一个总结,那便描写一下那些在脑海中排名靠前的事吧。

不算总结的2016

2017过去了8天,刚刚在写完我的日记。有一句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我必须要讲。

这一年一年的越来越快,好像能写下来作为博客的东西也越来越少,日记本上的内容都是琐碎的日常,蹬不了大雅之堂。

现在把没有电脑当作很好的借口安慰自己不写博客,可是在2012年我也是每天用手机码字,文思泉涌,感觉一个能写32篇,感觉想把所有的时间都花来装饰和丰富我的博客。可是是什么变了呢,黔驴技穷还是新鲜感?

可能很多时候我一方面享受科技给我带来的便捷和快感,一方面又不爱新的东西,比如电影、书、一些传统观念等,电影只爱老电影,非常爱看老电影,而我从老电影中也得不到我写过观后感更多的东西,反复观看的是其中那些为人熟知又不为人知的道理和对我的影响;书也是这样,很多出过书的人只能叫做作者,而不能说是作家,那些打着新锐作家、跨界作家旗号封皮的书,被摆在最显眼的地方,符合着粉丝经济。可是总有人说你行你上啊,我微微一笑表示我不会下蛋我还不能吃鸡蛋吗?买的鸡蛋是寡蛋我还不能说嘛?

出来工作也超过半年的时间,觉得现在这份工作太像一个舒适圈了,领导总是一副我不管过程我只要结果的感觉,同事是大多是never push it and never rush it, just let it happen. 还有那种需要帮助时说“你顺便帮我弄了吧,反正你又没事”的理所应当。所以新的一年,如果没能有任何改变与进展,那么逃离这个舒适圈是我唯一能为自己做得,能为自己做的。20出头不该是在一个舒适圈的年纪,出名要趁早,吃苦也一样。

☺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