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2014

按照以往的惯例,我们都习惯在社交门户网站上说:再见,2014;你好,2015。可是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喜欢那些有的没的的话了,生活实在没怎么惊天动地,没那么多值得与人分享的事情,更多的是词不达意,图文无关,无疑在微博这个领域已成为潜水党了。

到了新的一年,终于来到了十年前年轻的我心中十年后那个神圣的2015年。还是诸多感慨用于写日记,我没能在日记本翻到去年今天记载的内容,想来是平常的很。只是没想到,跨年夜让我不能入眠的居然是“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这些年头,青春片儿都是一个格调,其中以爱情为主线围绕发生的故事,很多必须包含的元素都相似。人民日报评论了,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当下的国产青春片几乎都诉诸单一的“怀旧”,整体特征是缺少时代的激励和激荡,更像是一种对现实有意无意的逃避,比如《致青春》对90年代大学校园的追忆,《匆匆那年》对2000年前后中学校园的唯美展现,都是力图唤醒观众对逝去青春年华的怀念,但刚刚成年或者进入中年的青春回想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他们还没有真正变老,已经在唱着‘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评论认为,当下的青春片,无论从题材还是视野上,都非常有限,气象明显卑弱,反问“稚嫩、无辜的面孔下为什么会隐藏着这颗苍老的心灵呢?”。

对于人民日报的评论,我是深深的表示认同,但在这2014结束之时,重点并不在于表达我的赞许之情。而是时间人手一份,当重点如约而至时,我能做的便是向自己交代一下过去一年的行程。

生活:
最难忘的一件事便是,2014年伊始,把大锅的车撞坏了,ops.那时候认为很无法原谅的事,现在却能轻松地说出来了。然后便是把驾照考到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马路新手。
学习:读了零零散散很多的书,有些故事性不那么强的书都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之前也有同学问过我说,度过的书又忘记了,那你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那时候竟是不知道怎样说服她。后来有人总结说:关于“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这是我看过的最巧妙的一个回答: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亲情/友情:跟妈妈有越来越多的话说,不只是我思想老了还是她的年轻了,总之是在相互靠近。暑假不远千里去了大学同学家,跟另一个大学同学,去海边咆哮,也算是青春的种种收获。

2014年也是生命很大成长的一年,因为年龄上从1开头跨越到了2,想想真的不可思议。许多的同龄人在社会上渡得一层金刚不坏之身,而我接触到的仍然是一个小小的单纯的世界。不过时间人手一份,终点如约而至,这种单纯很快就将消失,因此格外珍惜。

成都4月12日

当前进道路上的隧道越来越少时,那便是快要接近了四川盆地最大的一块平原——成都。同处在西南地区,交通方面是有优势的,两小时的车程就好像从沙坪坝下山到南岸。至少这一块地,我幸运过那些从北方远到而来的人。

重庆本地的微博最近是无尽的自黑,公交像是过山车;地铁穿过居民住所;1楼、10楼、20楼出门都可能是平地;坐着吃面感觉永远是碗是斜的(个人觉得这条略微的夸张了)。可是呐,我们生在这里而是我们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在重庆会开手动挡,去外地就很牛逼;上山下山才会赢得美女多的赞誉;我们在重庆练就的方向感,使得世界都难不倒我们;在这里我们能够骄傲的对百度地图说不。

所以一直耳闻成都的闲散宜居,某些成都网友对重庆的偏见,觉得好奇还是想要一探究竟。想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都不食人间烟火,不谙世事发展闲适的生活?我们到达成都东站后直接去了宽窄巷子,没错,在我看来,那就只是两条巷子,一条宽、一条窄,故取名之。就好像我一直向往的中山四路,真的只是一条路,因为前面几条路叫中山1.2.3路,故取名之。石板被走得光滑呈亮,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我又一次看到了我这样的普通人跟别人的差别,宽窄巷子里唯一的一个书店堆满了人,给自己或情人寄明信片;景区厕所的墙上写满了那些“得不到却不能接受失去”的爱情;穿着长裙、草帽、帆布鞋、稻草包在咖啡店拍照的女子,也许是要逃离“不久前为着另一个不值得男人”。

基于那些低于我预想中的期待,不到两天的时间便走完了宽窄巷子(我从远方赶来,那个诗人翟永明却不在),天府广场(很巧看到了喷泉)、人民公园、春熙路(对伊藤洋华堂是唯一的好奇)、武侯祠、锦里(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不是吃货,完全错解了这里小吃的真谛)、小通巷、琴台故里、青羊宫,晚饭后沿着滨江路乱走,昏黄的路灯尽显暧昧,让我想到的竟是“我离开钱塘的第三年,时常想起那个夜,走在古旧城墙边”,杜甫草堂(我到外地去看你,却背不出一首你的诗句)、文殊院、川大。最后在环球中心吃完圣代,心惊胆战的走过四楼透明的玻璃地板,紧赶慢赶,甚至都没有好好的给陪我一天的朋友道别,我还是误车了,我第一次迟到误车,而她也错过了最后一班回去的车。多等在候车室的那一小时里,是内心一万次的翻山越岭和不妥协。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时隔好久,我竟然在成都向朋友说起过往的秘密。

最后,我正在动车上总结这个周末,对于成都的印象有很多很多,下面我只挑一些内容做主观片面的评价:
1.成都有世界上最大的独体建筑环球中心,那是让我瞬间觉得高大上的。
2.成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片大片的地拿来修广场公园让人休闲,这不科学呀,土地这么值钱。
3.成都有很多的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看到过无数明目张胆闯红灯的车,我们以为第一次见到一串车闯红灯那是偶然,刻意每个红灯都很注意。
4.就我坐过的出租车来说,没一个司机会乐于跟你搭话,最多是你问他答,哪像重庆人那么能鬼扯。
5.问路可能是必备品,就我问过的路来说,路人就是那么随便一指方向然后说:就在那边。实际上个中的道路曲折只有走过才能体会。重庆的大妈、孃孃尽管说着“你上完这个坡,再往下坡走完”云云你听不懂的,那也是尽着心思在帮你。
6.走在成都店铺外的平台道路上,担心身后有各种车那是有必要的,介于重庆鲜少有摩托车,我总是能放心的在路上高歌。

End.

六月一个提前的总结

不知不觉的,又是六月底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开心的事,倒是隐隐觉得我搞丢了一本图书馆借的书,要以三本的价格赔偿,然后就是各种身体状况。唉人老了,记忆力不行了,熬夜也开始伤不起了。

但是一到了六月底,我们川外学子就会面临三座大山:期末考试+找工作+找住宿。以前假期留校的学姐学长必须山上山下搬宿舍,现在是假期都不能留校了,“sisu”的大学风范强大到必须赶学生走了。还没见过哪个学校是不能留校的,这纯粹是折腾我们好玩儿嘛?

当然了,有的孩纸是没有在计划这些,他们是早就买好机票飞东南亚了,又或者是爸妈做主在学车了,还有去骑行川藏线的(这是年轻时觉得很酷的事,现在已经理智了),反正这种长假是令人兴奋的。其实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来说,长假的倒计时越短,反而是越难熬了,总是在期盼的状态了。

六月总是考试月,毋庸置疑的,先是高考,然后会考,再大学考。六月是一总伪学霸模式,图书馆永远都是被人占了的位置,想借的书永远都借不到。其实也好,花了学费,期末都还不认真一点,那又有什么意义。

我感觉自己老早以前就开始一个人生活了,从高中开始的住校生活算起应该是可以的,高三还过了孤独的一年。越长大,老妈倒是越爱叮嘱了,其实也能理解,还是会很听话。暑假不去爸妈那边,他们反倒觉得对我不放心,说是我一个人。老想说一句了,我读书不总是一个人吗?我以后总的要一个人呀?但是这些话过过脑子也就满足了,证明我还曾在思考。

与我而言,暑假也就是一个粗糙的打算,反正就是一些平常的事儿,工作、读书,然后那些觉得很兴奋、很开心的事,就要等发生了以后再确定。人生本来就是有很多的不确定,何必刻意将所有的都尽入计划册,万一哪一天走在路上就碰到了来电的帅哥,然后就全盘溃灭,那又怎样嘛!还是很好呀!

可能在这一个自由泛滥的年代,大家都觉得很有规律的生活,工作,上网,耍微博都是老年人都能干的事,但是自己有自己的追求,不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地球人。想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在无外部压力的条件下。个人觉得,一旦有外部影响,挣脱束缚,自由自在的几率很小,而且会失去很多,趁着还是没有压力的年代,作一点自己喜欢的事,哪怕不是循规蹈矩,哪怕不是安安分分,谁让我知道了黄家驹呢,谁让我知道了“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结束了重要的考试,其实我们都觉得是全部结束了,尽管那些不重要的也必须考。这让我想到了一个笑话:“学习就学习嘛,还考试,人与人之间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笑了没?反正我是觉得很好笑。

这个点,该睡觉了,要不然又该长痘痘了。晚安,重庆;晚安,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