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写作灵感

五天没有更新博客了,对于我这样高产的“作者”,五天算是一个较长的时间了,多到读者朋友开始提醒我。

昨日坐最后一排,趴在二楼的窗台上,发神直到手开始发麻,直到老师说:what’s your suggestion? 从窗柩上看出去,春天是一幅色彩极其浓重大胆的水彩画,而在春天花粉的催化之下很容易走神。我多次在脑子里窸窣翻找我们共处的细节,但凌乱的记忆之匣里,没有哪张底片自己发光,放映出我和他初次见面的样子。有时候我们看同一部刚上映的电影,都在发微博描述雨情,却天各一方。

如上那样的句子,每天都会冒出来一两百字,可是后面呢?我觉得自己多半是编不下去,每每至此便又放弃了继续写下去的能力。由此觉得写博客这样的事情,虽不像是文学大家那样有许多的人生经历,风景都已看透,可是也必定是需要灵感和新的素材的。多日不曾走出同一个地方,会发现你脑子里所想的东西都是固定的,从书本中受到的启示,多半是有用却没有能力写一个全面的读书笔记,这也算是一个打击。

“情爱”、“励志”、“春光”、“心情”、“哀愁”,尽管都是些不错的话题,但自我识趣的翻了翻自己的博客,这些真的已经无病呻吟了很多;不能无耻到把博客做成一个吐槽的地方;没有那么多的情思与优美的词藻放在赞美春光上;年纪轻轻更没有那么多说不尽的哀愁。所以写作从生活中取材,才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而在与自己相差不多的朋友相处中,却有各种无尽的感受。比如每天必抱着电脑跟男朋友视频的一个妹子的实例:我们坐在人数不多的教室里等着上晚上的课,我轻声让她小声一点讲话,有人在学习,她的回答真是让我觉得说不出话,她说我这是自卑的表现。我真不知道是因为她基础没打好,还是成长改变了她的羽翼,更甚至是我真的“自卑”了。

《天堂电影院》里那我记不起名字的老爷爷跟多多说:你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会以为那就是你所认识的世界。尽管后来逐渐的演变成为了一种旅游的宣传语,但事实本就如此,从其那都还有鉴真东渡想了解中国的文化,玄奘西天追寻佛经的真谛,哥伦布极力地去发现新大陆,我们交通越是发达,反而更乐意做井底之蛙。就像在上世纪那些年代里,通讯的落后不曾阻挠人们渴望亲近的愿望,与近日拿着手机却不敢接电话的城市诟病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心中坚信的东西是,无论什么都无法阻挠我要用青春来买半生智慧的想法。即使我成不了一个作家、一个学者、一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可光是想想,若是自己写博客,谈起过往时,那些小时候的欢乐悲喜、古怪精灵,成长的青涩年华,统统能够在文字中找到回忆的胶卷,像冯唐大叔说的:用文字打败时间。

那种文学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哲理,尽是体现于此,把记忆的胶卷添上各种各样的花边,妥善加以保存。所以我想感谢24小时营业的餐厅,感谢24小时的社交网络,感谢最大城市明亮的解放碑,每一盏灯、每一次笛鸣、每一个夜里的灵动,给予我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