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短信

一月底,和着无谓的情歌等待着结束,等待着二月来的第一束阳光或是第一滴雨露。觉得时间一年比一年过得快,是不是因为时间于我而言一年比一年重要。

看电视的广告时间,将以前自己备份的短信都恢复到了手机上。那么几千条的短信,回忆起了好多往昔,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和哪些同学的“业务往来”;节日时那些高中同学群发的短信,大都数时候都是一条,因为“群发的我不回”;请假还不那么难的时候,用短信请过的假;基本上在固定的时间约过的饭;还有那种上千条了都舍不得删除的短信…………

随着社交网络的迅速崛起,都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大家就都不怎么发短信了。更多的时候,短信变成了一句“QQ聊”,“易信聊”或者“微信聊”。那些有文化的人说得对:我觉得世界上所有事情都在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开始,在你准备好的时候,就结束了。这便是一种表现形式,当我手机内存只能装得下500条短信的时候,和身边的朋友放两天的假期都有很多话聊,最后手机装不下的时候,会小心的斟酌删除掉那些没有内涵的短信,留下有意思的;当我拿着不知道可以装多少短信的手机时,交流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有更多的途径,以前也许是跟你一个人分享的东西,现在可以大家一起分享,相隔不久的时间就会清理一下聊天记录,输入、删除、再输入。

认真的翻,认真的看某一个人,备份的最后一条短信是2013年年底,或者总体上来说都是在2013年的年,在手机上看着明显的界限是2013年年底到2015年1月这段时间,表现出来只是几毫米的距离,却好像是一年多的时间都太多联系好友的痕迹,有些许被偷走时间的感觉。其实2014年年底的时候,过去发短信很多的一个人打电话过来一起跨年,无意中我提起彼此都不怎么用短信了,他说现在能用流量传递的消息,当然不会花钱去完成。只是我觉得越容易得到的东西就,得到并不会有太多的欢喜。以前每条短信都用心编写想着写满70个字,不便宜中国移动,现在的泛滥的群发;以前5毛钱一条的彩信,图片都挑最好的、最有价值的,现在连着wifi、开着4G随便分享的图片和找不到的重点。也许我不知道到底在坚持什么无谓的东西,只是喜欢那种感觉,就好像喜欢坚持写一些不会寄出去的书信。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今交接之际,恰逢一位流量耗尽却剩大把短信的朋友跟我商量事情,终有机会很畅快地“畅聊”一番。最后,刚刚在写上一段的时候,想起了画家木心先生的一首诗,很符合我心中有的那种意境,附上诗一首:

《从前慢》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走出别人的生活

记得某次老哥在微博中提到过:以前过节发祝福短信回收到回复“你是?”,所以现在若是收到不认识的人发来的祝福会回复说“你也是!”

就这般的来往,我们一步步的走出了别人的生活,别人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生活。当然说,每次遇到哪些在网上发一条消息说,上个手机或是号码这么了,让自己把号码发过去的,几乎还是回去按照他的号码发过去,然后下次打电话过去的时候,别人就还是回问一句:你是?不知为何,我会果断的删掉他的号码然后再也不联系,唉,我就是这样一个执拗而有狠心的女人!

但往往来说,这样的方式,失去的可能就只是一些泛交的朋友,也许见过一两次,也许联系过几次。之所以还保存着联系方式是觉得以后会有可以帮忙的地方,原谅我的自私与无奈。可是敢肯定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只是我说出来,那就是那个受指责的人吧!

很多大师、砖家定义过朋友圈及朋友这一称谓,个人比较能接受的则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原点为自己,X、Y轴为朋友类型的一个同心圆中,靠圆心最近的则是自己最为亲近的朋友,圆越大交际越浅。在年岁中渐渐积累起来那些靠近原点的同心圆是不易变更的,就如同原点有磁力一般,离磁铁越近磁力越强嘛,远处的自然就不稳定了!绝大多数的时候是相信这一原则的,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具有说服力的。

今天看过安妮海瑟薇演的《one day》,突然我就有一点开始动摇了,Dex和Emma之间的友情算什么。尽管外面的人认为这算是一个爱情的悲剧,尽管被人认为没有看过原著的话,看上去是既蹩脚有混乱。注意的点不在这里,原著也好,电影也罢,主题肯定是不会被扭曲的(于正的电视剧除外)。我只希望有一个朋友,每一年某个特定的日子相见,那不称为聚会,我们只是想要聊聊天,谈谈过去、现在和将来。期盼的那个永远是永远了,为什么不能是你和我!

他们之间什么也没发生,却又注定改变了彼此的一生。在之后的岁月里,两人以友人知己的身份时聚时散,彼此分享着人生的苦辣酸甜和各种感悟。德克斯特经历着事业和婚姻的起落,艾玛品味着底层人生的辛酸。他们是远在天边心也紧紧相连的知己,是深锁心中最为笃真却相隔最远的爱恋…… 

相对于偶像剧,小文艺类型的电影更加的吸引着我,每一个故事中传达出来的东西我都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实现,印象最为深刻的是《36个故事》中的以物易物和沙发客,后来我就真的在生活中真正的去接触到了;《分手合约》中的故事也真的发生在了一个朋友的身上,这种近距离的感觉源于电影带来的期待。

可是这些美好就那么的与我们擦肩而过,慢慢人海就能轻易地失去联系,电话、短信、微信、微博也建立不起我们想要联系的桥梁,世界充满了你我相遇的几率,擦肩而过之后就再没有遇见过你。那这样就真的是算是泛泛之交罢了,不联系下次见面照样可以说声:好久不见!

也有在同心圆很远以外,甚至都没有走进过自己的生活,也能改变别人很多。叫不醒装睡得人,感动不了一个不认识你的人,大概就与这意思相近。男神曾经说过:你走近、再离开,他所得到的失落远远大于开心!

离开也可以说是想被挽留,若是想要走出别人的生活目的在于想要被挽留,那样可以理解为爱吧。可是我运气不好,每次离开别人的生活,都没有谁挽留。那又如何,因为我还是那个倔强而又狠心的人

严谨是好的

一直不相信星座这一回事,在我看来,西方的星座与中方算命是差不多一回事的。但是大学以后,鉴于宿舍全是巨蟹座,她们平常关注并拿出来分享的东西还是会记得一些的。

巨蟹座的人发短信很严谨,不会没有标点符号,不会有错别字。

这是一条默默记住的巨蟹特点,不知她们三个是否适合,不过这确实是很符合我的。无论发给谁,都会力保没有错别字,对于我来说,这样是不错的。

一年发出五亿条,短信连起来绕地球两圈。(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现在已经是这样了,说话发短信斟字酌句,也不为讨好谁,就是种习惯,可是好像还是经常就得罪了谁。

追求严谨,不常犯错,那些微博说,十几岁的人活的像为生计所迫的中年人,年轻就该多犯错,以后才会有前车之鉴。说的倒是轻松,犯错必然是要为错误付出代价,哪有说着那样好玩,我觉得吧,这些人就是一些循规蹈矩长大的,从小听话懂事,成绩也好,老师家长都喜欢的人。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没有什么精彩的,才去以教育的口吻说出不负责任的话。

当然咯,抱以严谨的心态做事做人肯定是不会错的。

好吧我承认,我说话也是不负责任的,也就不喜欢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