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配不上我当初的梦想

昨天的你坐在高三的教室里自习到学校锁门。你咬着牙对自己说,一定要以最骄傲的姿态离开。看看今天狼狈不堪的模样,有什么可以骄傲。

昨天的你对自己说,不论我今天有多么彷徨迷茫,有一天,我都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以你现在的状态,凭什么。

你唯恐他人受到伤害,不忍心拒绝任何请求,发一条短信都要忖度语气,却还是懊恼自己考虑不周全。自己都费解,究竟是想讨好谁。

你希望自己可以宠辱不惊,喜怒不形,却总是习惯把一切写在脸上,who cares?

你害怕听过去的歌,想从前的人,更怕忆起当初的梦想。当初的你死到哪里去了。

没有人的青春不苦逼,没有谁的青春是踏着红地毯走过的。昨天的你在操场上和好友手舞足蹈聊梦想,今天的你是否配得上当初的梦想。

懒惰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它让你以为是安逸享乐,其实却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绵延的不安。你惶恐,焦虑,却不肯狠下心来付出一点努力。

不是与世无争的人,却因为自卑与懦弱为自己寻找逃避的理由,当机会溜走,便陷入无尽的愤怒与懊恼中。多数时候,人的愤怒来源于对自身无能的无可奈何。

不要再追忆你那些似水流年了,回忆早就在怀念里被描画得失去了本色。

你也不配回想。你配不上你当初的梦想。

很久很久,我都没有发现这样很像我,一直想着:这样的文字是形容哪个同学或是朋友呐?

殊不知,这就是我自己,一个配不上自己梦想的人。一个和我关系很不错的朋友以前说,你又不是口袋,干嘛一直装呀装,原谅我的笨,从未理解这样的意思。直到现在,好像是幡然醒悟,又好像是终于承认。

多久了,多久都没有看到如此平实却又如此与自己相似的文章。在人人上看到时愣了好久好久,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行动是没有跟着心走。

看完时,原本收拾好东西准备会图书馆,愣了几秒,把踏出图书馆的脚收了回来,找个位置坐了好久,直到阿姨说,关门了。

不配自己的梦想,不知道需要好大的决心才能接受,现在,我也不配自己的梦想,只是以后呢?有朝一日呢?

忆往,看现在

无论什么英语课,老师总是会问我们:我说How are you?你们怎么回答?好了,我们的答案: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好吧,我承认,这样回答以后,无论老师还是我们都会爆笑的。尽管没错,尽管很正确,我们都是会笑的。还会给我们讲韩梅梅的故事,老师说我们上初中很听老师的话,才会记得如此的好。我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她们。接着就会给我们补充很多回答问题的答案,我总是那个不想记住的。

是否从新来一次,我们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搞笑,或许再来一次也不会例外的,在开始的开始,在我们最开始接触外语的时候,在中国的英语老师教我们的时候,都是这样入门的。当然现在或许也不一样了,毕竟时代发展了,哪个英语老师不是海归,不是接触过纯正的外国文化的,也可能不会再有这样的错误。

不过又很文艺的发现,那些问候还在,那些回答依旧,只是那些一起在课堂上齐声回答的人,都不再联系。如同那些和你一起唱过那些花儿的人,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今天突然一个睡在我上铺的室友发来了消息,说她要转学校;一个初中同学告诉我们说他要在理工外面开烤鱼店,让我们去光顾……

就发现了,我有一点失败,我又有一点郁闷,不为什么,就这样了。

一场大雪——青春记号

在西南地区生活了接近20年,从未亲眼看到过大雪,就算见过雪,那也只能是极小极小的,而且记忆还是停留在多年前。

不知道想要看一场大雪是不是每一个南方人的期盼,但却是我一直的梦想,曾经高考后有一个真实的机会摆在我面前,可以看四年或者更久的大雪,考虑诸多原因终于放弃。不知道现在说出来时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又好像在说着别人的惋惜。

不期望能漫步雪地,然后偶遇一位撑着彩虹伞像梧桐那样的男人;也不曾想过会在雪地狂欢,码一个比我还高的雪人;又或者漫步公园,略一动肩回首,树枝上的雪花就飞落下来洒在我的肩上。我想的就仅仅是一场大雪,一场我看着由小到大,由大变小的雪;看路面的积雪慢慢变厚,踩在上面能吱吱作响;一眼望去都是一片白,一片纯洁,一片与世无争;能看到雪后初霁的第一抹阳光,照在路面反射光芒;感受雪化过程中的寒冷彻骨。就仅仅是这样而已!

原来我也会如此强烈的渴望,就像很多朋友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初恋,而我渴望看到一场真真切切、白得刺眼的大雪。总感觉自己很豪放,这样的小情结却不知是何时开始滋生,何时开始疯长?

有朋友去了东北读大雪,给我讲她们现在的状况,下雪的状况,真真的是羡慕和喜欢,当然提前承受严寒却也是必须伴随的。

想要20岁以前去北方看一场大雪,如同很多人都想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始终是想的人多,实践的人少。想想我也不再是那个爱幻想的女孩,这个想法却也不是那么不可理喻。

喜欢平淡,喜欢低调,喜欢稳妥,也喜欢偶尔想一想;

想要功名,想要金钱,想要成就,也想要有一次自己疯狂。

那么就是这一次吧,留下最深的青春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