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在长时间的不知所措中领悟到,读书时我与内心交流的最好的方式。最近真的是很缺少对生活的感悟,缺少对诗歌的专注,缺少对周围小事情的在乎,只有将大把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写读后感也许像是,在我读完一本让自己久久不能平息的书之后,用冷水浇灭满脑的狂热。

上周写完两本书的读后感之后,紧接着《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马上就呈现在脑海中第一的位置了。因为这本书也是高中的时候开始知道的,语文老师曾经说过,那是中国近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而且如果没有那些苦难,就不会有这些好的作品,到现在我也始终相信。

到今天,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算是看完了这本书,在这期间,边看书边看根据书改编的电视剧。这里不禁地想要赞美一下这电视剧,虽然才看到前十集,真正觉得在电视剧泛滥,各种以盈利为目的的如今,这算得上是一部良心之作。95%的原著加上5%的删减和改编,连那些我加了批注的、优美的句子,都带着丰富的情感作为旁白融入其中。只是电视剧将少平的好伙伴金波,与田润生两个好后生融入到了一起;原著中的李向前在出场中的描写让我觉得会是一个微胖,身体没什么美感可言的男人,但电视剧中的李向前,一出场却让我好喜欢;电视剧中的田晓霞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一顶帽子,让那个活泼开朗似男孩子性格的女孩形象更加完美;田福军与少安少平两人有了更多的接触,很欣赏孙少安,也觉得对润叶和这个好后生要用一辈子来忏悔……孙少安、孙少平、秀莲、孙玉厚、孙玉亭、田润叶以及小说中那许许多多的黄土人民,都高度还原,特别是孙少安的陕西话,看过其中的创作故事,觉得值得很值得收藏起来慢慢看。

读完此书,总想找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来“高度”概括一下书的含义,可久久静坐之后发现,最合适的概括语还是“平凡的世界”。他们生活在世界上是多么平凡,没有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勇士,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英雄,谁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最平凡的生活,和在生活中不断挣扎着前行的人们。而这个世界又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广阔,从半脑壳田二,到中央的副主席,形形色色的人们在包罗万象的生活大舞台上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有人出生,就有人死去;有人相爱,就有人分开……一切都是那样的真实鲜活,不是离了谁地球转不了,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中最令人震撼和感叹的无疑是对1975—1985年间波澜壮阔地历史进程和十年间天翻地覆的巨大转变。如果没有这个伟大的时代,那书中的一切也都无法立足了。书从那个混乱而又癫狂的“文化大革命”后期写起,那个时代充斥着暴力、迫害和黑暗,“半脑壳”田二被拉去接受批斗,强烈的讽刺了那个荒唐时代的可笑与丑恶。而田二总挂在嘴边的“世事要变了”那句话也成为贯穿小说第一部的谶言。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双山村这片黑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做生意、搞养殖、开饭馆、开发廊、甚至小偷的猖獗都在从侧面证明着人们生活日新月异的进步。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对比最强烈的则是田福堂和田福军兄弟,这对兄弟一个是热衷于“革命”的疯狂的“农村革命家”,一个是有能力却屡遭排挤的国之栋梁:田福堂在“革命热潮”中炸塌山梁拦阻河道的”恢宏壮举”,田福军却遭排挤打压而被挂了空职:可当“文革”之后,田福军最终成了坚持实行新政策的铁腕领导人,而田福堂最后只能在废弃的磨盘中残喘着思望过去的荣耀。这是人物的对比也是时代的对比。去真实的记录时代能感染一代人,而在记录大时代的基础上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则能流传百世。 ————摘自豆瓣

作为一个层次肤浅的读者来说,看待事物以及阅读的本质都只是停留在基本的层面。少安与润叶、少安与秀莲、润叶与李向前、孙少平与郝少梅、顾养民与郝少梅、润生与郝少梅、顾养民与金秀、孙少平与金秀、兰香与吴仲平、武惠良与杜丽丽、杜丽丽与古风玲、金波与藏族姑娘、金强与卫红、孙少平与惠英嫂……不管是那些无疾而终的爱情,还是由爱情上升到了亲情,这些都在喜怒哀乐之间让我思考,这些都是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爱情。如此长的一篇小说,就算是百度百科的介绍,故事情节也是好多字,人物关系图画出来也需要好大一张纸,在我贫瘠的思想中,深刻录入的是那些超乎寻常的故事。

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是这部现实主义小说中最为浪漫的一道彩虹,他们让我看到真正的爱情是超越门第,超越贫富,甚至超越生死的。虽然他们的社会身份有着巨大的差异,晓霞是省委书记的女儿、省报记者,而晓霞在日记中称呼他为“掏煤爱人”,但在思想上却达到完美的融合,这一点喜欢过田晓霞的高朗做不到,喜欢少平的金秀做不到,而与少平之间互为亲情的惠英更加做不到。他们被彼此的气质所吸引,在海阔天空的思想交流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而后又在更深的理解中将友情升华为爱情。这样的爱情稳固而坚定,能够经受岁月的磨砺而焕然如新。而这一切我们能够看到的美好,我觉得要感谢那个叫做田福军的父亲,那个晓霞的朋友、人生导师。可是,现实就是如此无情,在所有人都艳羡他们的爱情时,田晓霞却在采访黄原发洪水时因救人而溺水牺牲了。我相信作者也不愿将如此鲜活美丽的生命戛然终止,只不过书写到一定时候,书中的人物就会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作者只能记述却不能改变什么。不过,孙少平面对这至悲至痛的打击时,作者却出乎意料的描写了孙少平与“外星人”的一次第三类接触。也对,现实主义的路遥先生并不一定只能描写近在眼前的生活中发生的人和事,也可以借助魔幻科幻的形式来表现,只要内涵符合人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感触就可以了。孙少平与“外星人”的交谈想表达是即使一个有再高科技的生物种族也无法超越生死轮回,死亡只是一个自然阶段,每个生命都将经历,死者已矣,活着的人即使再痛苦也必须继续生活下去。

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去描写亘古不变的人情人性,《红楼梦》如此,《人间喜剧》如此,《平凡的世界》亦如此。路遥的身躯早已回归到最亲爱的大地中去,而他却从未远离我们,因为他早已把灵魂注入到书中字里行间。他是高佳林,是马建强,是孙少平,是小说中的每一处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更是人物内心微妙地悸动和涌起地波澜。而这些融入他所有生命精华的著作也必将留芳于世,感动着现在以及以后的人们。 ————摘自豆瓣

相关文章: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上有7条评论

侯爷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