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逗号

逗号的文字电台是逗号的个人博客,记录一点心情、描述一些事实、评论一些现象,仅此而已。

成都4月12日

当前进道路上的隧道越来越少时,那便是快要接近了四川盆地最大的一块平原——成都。同处在西南地区,交通方面是有优势的,两小时的车程就好像从沙坪坝下山到南岸。至少这一块地,我幸运过那些从北方远到而来的人。

重庆本地的微博最近是无尽的自黑,公交像是过山车;地铁穿过居民住所;1楼、10楼、20楼出门都可能是平地;坐着吃面感觉永远是碗是斜的(个人觉得这条略微的夸张了)。可是呐,我们生在这里而是我们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在重庆会开手动挡,去外地就很牛逼;上山下山才会赢得美女多的赞誉;我们在重庆练就的方向感,使得世界都难不倒我们;在这里我们能够骄傲的对百度地图说不。

所以一直耳闻成都的闲散宜居,某些成都网友对重庆的偏见,觉得好奇还是想要一探究竟。想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都不食人间烟火,不谙世事发展闲适的生活?我们到达成都东站后直接去了宽窄巷子,没错,在我看来,那就只是两条巷子,一条宽、一条窄,故取名之。就好像我一直向往的中山四路,真的只是一条路,因为前面几条路叫中山1.2.3路,故取名之。石板被走得光滑呈亮,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我又一次看到了我这样的普通人跟别人的差别,宽窄巷子里唯一的一个书店堆满了人,给自己或情人寄明信片;景区厕所的墙上写满了那些“得不到却不能接受失去”的爱情;穿着长裙、草帽、帆布鞋、稻草包在咖啡店拍照的女子,也许是要逃离“不久前为着另一个不值得男人”。

基于那些低于我预想中的期待,不到两天的时间便走完了宽窄巷子(我从远方赶来,那个诗人翟永明却不在),天府广场(很巧看到了喷泉)、人民公园、春熙路(对伊藤洋华堂是唯一的好奇)、武侯祠、锦里(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不是吃货,完全错解了这里小吃的真谛)、小通巷、琴台故里、青羊宫,晚饭后沿着滨江路乱走,昏黄的路灯尽显暧昧,让我想到的竟是“我离开钱塘的第三年,时常想起那个夜,走在古旧城墙边”,杜甫草堂(我到外地去看你,却背不出一首你的诗句)、文殊院、川大。最后在环球中心吃完圣代,心惊胆战的走过四楼透明的玻璃地板,紧赶慢赶,甚至都没有好好的给陪我一天的朋友道别,我还是误车了,我第一次迟到误车,而她也错过了最后一班回去的车。多等在候车室的那一小时里,是内心一万次的翻山越岭和不妥协。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时隔好久,我竟然在成都向朋友说起过往的秘密。

最后,我正在动车上总结这个周末,对于成都的印象有很多很多,下面我只挑一些内容做主观片面的评价:
1.成都有世界上最大的独体建筑环球中心,那是让我瞬间觉得高大上的。
2.成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片大片的地拿来修广场公园让人休闲,这不科学呀,土地这么值钱。
3.成都有很多的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看到过无数明目张胆闯红灯的车,我们以为第一次见到一串车闯红灯那是偶然,刻意每个红灯都很注意。
4.就我坐过的出租车来说,没一个司机会乐于跟你搭话,最多是你问他答,哪像重庆人那么能鬼扯。
5.问路可能是必备品,就我问过的路来说,路人就是那么随便一指方向然后说:就在那边。实际上个中的道路曲折只有走过才能体会。重庆的大妈、孃孃尽管说着“你上完这个坡,再往下坡走完”云云你听不懂的,那也是尽着心思在帮你。
6.走在成都店铺外的平台道路上,担心身后有各种车那是有必要的,介于重庆鲜少有摩托车,我总是能放心的在路上高歌。

End.

浅析写作灵感

五天没有更新博客了,对于我这样高产的“作者”,五天算是一个较长的时间了,多到读者朋友开始提醒我。

昨日坐最后一排,趴在二楼的窗台上,发神直到手开始发麻,直到老师说:what’s your suggestion? 从窗柩上看出去,春天是一幅色彩极其浓重大胆的水彩画,而在春天花粉的催化之下很容易走神。我多次在脑子里窸窣翻找我们共处的细节,但凌乱的记忆之匣里,没有哪张底片自己发光,放映出我和他初次见面的样子。有时候我们看同一部刚上映的电影,都在发微博描述雨情,却天各一方。

如上那样的句子,每天都会冒出来一两百字,可是后面呢?我觉得自己多半是编不下去,每每至此便又放弃了继续写下去的能力。由此觉得写博客这样的事情,虽不像是文学大家那样有许多的人生经历,风景都已看透,可是也必定是需要灵感和新的素材的。多日不曾走出同一个地方,会发现你脑子里所想的东西都是固定的,从书本中受到的启示,多半是有用却没有能力写一个全面的读书笔记,这也算是一个打击。

“情爱”、“励志”、“春光”、“心情”、“哀愁”,尽管都是些不错的话题,但自我识趣的翻了翻自己的博客,这些真的已经无病呻吟了很多;不能无耻到把博客做成一个吐槽的地方;没有那么多的情思与优美的词藻放在赞美春光上;年纪轻轻更没有那么多说不尽的哀愁。所以写作从生活中取材,才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而在与自己相差不多的朋友相处中,却有各种无尽的感受。比如每天必抱着电脑跟男朋友视频的一个妹子的实例:我们坐在人数不多的教室里等着上晚上的课,我轻声让她小声一点讲话,有人在学习,她的回答真是让我觉得说不出话,她说我这是自卑的表现。我真不知道是因为她基础没打好,还是成长改变了她的羽翼,更甚至是我真的“自卑”了。

《天堂电影院》里那我记不起名字的老爷爷跟多多说:你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会以为那就是你所认识的世界。尽管后来逐渐的演变成为了一种旅游的宣传语,但事实本就如此,从其那都还有鉴真东渡想了解中国的文化,玄奘西天追寻佛经的真谛,哥伦布极力地去发现新大陆,我们交通越是发达,反而更乐意做井底之蛙。就像在上世纪那些年代里,通讯的落后不曾阻挠人们渴望亲近的愿望,与近日拿着手机却不敢接电话的城市诟病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心中坚信的东西是,无论什么都无法阻挠我要用青春来买半生智慧的想法。即使我成不了一个作家、一个学者、一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可光是想想,若是自己写博客,谈起过往时,那些小时候的欢乐悲喜、古怪精灵,成长的青涩年华,统统能够在文字中找到回忆的胶卷,像冯唐大叔说的:用文字打败时间。

那种文学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哲理,尽是体现于此,把记忆的胶卷添上各种各样的花边,妥善加以保存。所以我想感谢24小时营业的餐厅,感谢24小时的社交网络,感谢最大城市明亮的解放碑,每一盏灯、每一次笛鸣、每一个夜里的灵动,给予我的灵感。

最美古城

时隔半年之后的今日,许多朋友心生向往的前往了凤凰古城,让我突然也觉得好想好想再去一次。往往是这样的地方,最容易激发文艺青年小姑娘的心中向往的激情。

我一直跟朋友强调,那是中国最美的古城,没有之一。单反留下的美是一种寂静,达不到心中想要的高度,就算那时候甚至都没有留下一张高质量的照片,我们依然是很难忘,沿着沱江绕了一圈又一圈。

大片大片临江的酒吧,大片大片城里的特色客栈,我真的不介意任何商业化的介入,因为我们还能略微有一点庆幸,大多数时候商业化,才是我们向往的动因。交通、住宿的便捷,才会使得我们有了出行的欲望。单凭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只是在我们心中萌发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同时也是一颗妒忌的种子,为什么那最美的地方不在我的身旁。小时候能看到稀有的电影,老旧的剪辑方式和黑白的放映效果,却挡不住镜头边框外的美。我们向往过,再慢慢遗忘,直到某一个冲动再次在心中燃起了文艺的热火。

朋友们在微博上发照片,图里好多眼熟的地方。我是那种很记路的人,加上那两天的时间,我们没有做别的事,就是一直沿着古城走,没有目的、没有地图。忍不住翻看自己的照片,大家都喜欢凤凰的夜,目之所及皆能成景。我也喜欢,不过那是人工雕琢出来的美丽,入夜后灯光照出来古城的轮廓,苍劲而有力,喧嚣而又带有古韵。不过我更喜欢黄昏时的美丽,不过这种美需要运气,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到古城的黄昏,看到不经雕刻的美丽。或许你到达时正值“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也或许是“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若是恰好“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便是我期望中的美丽,每个时节都会赋予那座古城不同的美丽,如同你爱的人穿上不同的外衣,于情于理都是美的。黄昏时后的水面,泛起一层层金黄的涟漪,沱江以它的沉稳大气,孕育了这一方如沈从文、熊希龄一般的淳朴民意;静止的水车述说着千百年来不变的故事;不知跳崖又见证了多少像翠翠、天保和傩送三人之间简单却又纠结的爱情;至于那吊脚楼,谁能想到哪一张墙又有谁人不一样的人生;而乌篷船上的歌声,有着多少历史的积淀和奋斗?

“去过后悔一次,不去后悔一辈子”,这番话以前总觉得是谬论,当每当自己的想法被无情的泼冷水时,我并不想把水烧开了泼回去,只有这句话能够作为想要的理论支撑。那些在你出发前便想要强加给你许多先入为主思想的人,也许并不是在客观的评价某个地方,而只是单纯的想影响你内心本能的判断,那你就用这句话回答ta吧,也许ta还会惊讶你回答时莞尔一笑的美。